地质勘查
发布时间:
2019-01-05
浏览量:
一、我国地质勘查业发展现状及1995年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成就地质勘查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原材料、能源、水资源及地质资料的任务,是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超前期和投资高风险性。
截至1995年底,我国已完成全国1:1000000比例尺、大部分地区1:200000比例尺、部分地区1:50000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基本完成1:200000比例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完成了国土的第一轮矿产资源普查,共发现矿产168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152个矿种。已开发矿产地9000多处,年产矿石量近70亿吨。地质调查表明,我国矿产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矿种齐全、配套程度较好的国家之一。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保障。
1995年是“八五”计划最后一年,又是为衔接“九五”做好跨世纪地质勘查工作部署的一年。为增加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投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大型、战略性后备基地储量的增长,使地质勘查工作与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协调发展,1995年将国家专项和重点勘查项目按国家一类项目实行专项管理,并组织了“八五”地质勘查工作验收、“九五”地质勘探计划的编制和“2010年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论证”。通过地质勘查业和有关方面的努力,克服了经费不足和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1995年和“八五”地质勘探工作计划。
1995年地质找矿取得了一批新成果。煤田勘查工作在山东、安徽、黑龙江、山西等老煤炭基地外围发现了新的后备基地,为满足煤炭矿山建设需要,又完成重点矿区的详查和对口建设项目的精查任务。陆上油气勘探,新探明或发现了一批新的油、气储量。海洋油气勘探也有了新的发现,在上海东海西湖凹陷打出了高产工业油气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勘查,在完成一批大型、特大型建设基地勘查工作的同时,又发现了新的后备基地;在已开发的有色矿山外围找到了大型矿体。冶金地质工作在富锰矿的勘查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磷、硫铁矿等化工、建材矿产勘查也全面完成预定任务。
1995年,国家地质勘查单位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通过发展工程施工、矿业开发、机械仪器制造等相关产业,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在调整产业和队伍结构,改革经营机制,精简、分流人员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地质勘查业对外开放又有进展,主要领域仍在油、气勘查方面。
国家计委和地质矿产部共同组织各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进行的“2010年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论证”工作,已于1995年完成。这是建国以来较系统全面的对我国矿产资源形势进行的一次分析论证工作。这次论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需的特点出发,强调资源优势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论证方法上对探明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技术经济分类,采用类比方法对保有储量的可利用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全球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着眼,研究未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对策。论证工作以目前已探明储量为基础,对未来15年我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论证表明,为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要加强国内地质勘查工作,增加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同时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目前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质勘查业的体制改革滞后于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将矿业分割为地质勘查业和矿山开采业,并将地质勘查单位纳入国家事业单位管理。这一体制多年来使地质勘探费投入的经济效益不佳,成为制约当前地质勘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历史形成的庞大的地质勘查队伍,费用负担沉重,加之投入不足,外部环境差,技术装备、勘查手段落后,缺乏竞争力。部分地质勘查单位的基地,地处边远山区,影响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和队伍的稳定。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快地质勘查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
二、1996年地质勘查业的主要任务
1996年地质勘查工作要坚持“加强基础地质,普查找矿,择优详查,对口勘探”的地质勘查工作方针,集中有效投入,为满足下世纪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寻找大型、超大型的资源后备基地而努力。同时,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调整地质勘查业的结构,改组、改造、优化地质勘查单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勘查业管理体制。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社会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主要在重要的成矿带、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现代化交通运输干线和枢纽工程所在地、大江大河沿岸、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大中城市以及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优先部署1:50000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1:200000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防治,开展1:50000比例尺和重要经济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综合调查。
二是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重点矿种和大型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为了保证我国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战略性的大型矿区储量的稳定增长和生产的需要,1996年,油、气勘探要继续稳定东部、开发西部、重点加强新区和海上的找矿突破。煤炭勘查在抓好普查的基础上,安排好重点矿区的详查和对口建设项目的精查。原材料矿种普查,主要加强铜、金、富锰、富铝、银、锑等矿种的大型矿区普查和大范围的矿产资源评价。
三是加快地勘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按企、事业分开的原则,在“八五”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行业)的实际,通过对现有地质勘查队伍的分流、改组、改造,使绝大部分地勘队伍走向市场,成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市场经济实体。
三、主要政策措施
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宏观管理。1996年国家地质勘探工作计划,对重大的、战略性的地质找矿普查任务要优先部署,实行一类项目计划管理。
2.进一步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资金渠道。从1994年开始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主要用于地质勘查工作。调动地方、企业和外资对投资地质勘探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有效投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效益,促进地勘产业发展。
3.加速地质勘查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随着找矿难度加大,而地勘经费有限,必须切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找矿及其施工的效率和效果。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要,地质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公用基础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应当抓紧建设。大力推广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改造传统地质调查方法,促进我国地质勘查业现代化,为其走向世界,提高竞争能力创造条件。
4.加大地勘队伍结构调整的力度,以确保本世纪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地质勘查业运行机制。1996年首先致力于巩固“八五”结构调整的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进一步调整地质队伍结构的规划,并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Previous page
Next page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2023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总成绩和体检人员名单
2023-11-21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2023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工作安排
2023-11-16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所属事业单位 2023年第二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工作安排通知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