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奋斗在非洲大地的“沙漠军团”

发布时间:

2019-01-05

浏览量:


  ------ 苏丹红海州地球化学1:25万填图项目一期工作圆满完成

  中苏合作苏丹红海州地区1:25万地质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是我院首次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展的地调中心合作实施的项目,这一合作不仅为后续工程的承揽奠定了基础,也为总院参与国家援外项目起到了推动作用,更是高层次政府项目合作上的升级。自项目出队来,项目组在无路、无水、无居民、面临恐怖风险的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000余KM2的扫面任务,进一步彰显了总院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

  苏丹红海州Block2C、2D区块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项目是中苏合作“苏丹卡萨拉和红海州地区1:25万地质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的子课题,由地勘总院负责完成全部地球化学勘查任务。本项目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苏丹地质调查局的合作项目,也是华勘和武汉地调中心的合作项目,项目意义极其重大。本项目的落实、设计以及实施都得到了华勘上下各级领导和诸多部门的关心、重视和帮助。

  项目组有邢印锁、王海峰、张健、刘钧沅、王建青、高攀,物化探项目部主任马志刚亲自带队,于2014年12月19日登机出发。由于新年和春节临近,加上正处传统地质工作休整期,项目组成员克服了种种家庭和身体原因毅然前行,项目组1月10日顺利进入工区开展野外采样工作,拉开了总院新年地质勘查工作的序幕。

  本项目还有一项培训苏丹地质人员掌握化探工作方法的任务,由我院化探人员对苏丹技术人员进行室内和野外培训。项目落地伊始,马主任就亲自着手进行资料收集、水系勾绘以及采样点位布设等相关工作,李院长也对相关技术要求、项目施工、后勤保障等进行了督导及合理安排。临行前,中国地调局科技外事处何庆成、刘大文、华勘局总工段焕春、国际事业部贾旭忠主任、安全处长郭俊生等相关领导对项目组进行了境外地质勘查项目行前培训。院里破例为项目组进行了饯行,宋书记、李书记、张总、蔡总、沈总等领导对项目组员一一叮咛,拳拳嘱咐,李院长更是亲自把项目组送至北京机场,办好一切手续午夜目送我们顺利登机才放心离去……

  项目组一行平安抵达苏丹后,进行了简短的调整倒时差,与中国驻苏丹经参处和苏丹地调局等部门进行了相关联络与磋商,就着手采购相关宿营物资。初到苏丹,人生地不熟,与苏丹人的交流也不是特别顺畅,为此,华勘办事处、水井公司、哈马迪金矿和桩基公司兄弟单位和其他中资公司为我们的食住行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倾尽全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工作区地处撒哈拉沙漠深处,全区为荒漠戈壁,被称为世界上最热最干旱的地方。工作区4330多平方公里内荒无人烟,水、电力、通信设施全无,亦没有公路或大路可供汽车通行,交通极为不便,离最近的补给小镇Abu hamad330多公里,往返补给最快得三天。

  整个项目组中方12人、苏丹方21人、九辆汽车,面对几百公里的路线,水、油、生活物资等后勤供应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区内属典型沙漠性气候,早晚气温低冻手冻脚,晚上得盖厚棉被才能入睡,白天太阳一出就热得厉害,帐篷里蒸笼似的,人根本待不住。同时,还要随时防御蚊虫的叮咬以及蝎子、毒蛇的袭击,但是大伙没有被困难吓退而是迎难而上,群策群力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力争以最短工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马主任更是周密安排、精细部署,既要协调苏丹方面地质师的培训和双方关系,又要全力保障整个营地生活的日常物资,同时把关野外采样质量、工作布置、样品加工质量和野外资料整理等工作。他更是身先士卒带组采样,并进行质量检查,因此使得整个野外工作持续顺利推进!

  截止发稿之日,项目组已圆满完成第一期工作,并顺利通过了武汉地调中心和苏丹地调局联合专家组的野外验收。

  这支“沙漠军团”优质高效地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异国他乡竖起“开拓进取、务实争先”的华勘旗帜,赢得了“中国好男儿”的喝彩!创立了华勘与武汉地调中心合作的优秀工作典范!为中苏合作乃至中国“一路一带”政治构想,贡献出咱们华勘人的力量!

  (苏丹项目组  刘钧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