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广东周江稀土矿普查项目圆满完成普查阶段野外工作

发布时间:

2015-03-02

浏览量:


在距离春节不足10天的2月11日,广东周江项目一行终于收队,历时整整十个月,这是我院野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项目。

对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我院尚属首次涉足,从工作方法、勘查手段到技术要求,颇感生疏,项目在开展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组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翻阅了大量资料。项目负责与外单位请教、探讨学习。解决了诸如:地形地貌的填制、风化壳的野外划分和识别以及发育情况和保存程度、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区的快速填图、硫铵与草酸溶液配制、配比以及用量、快速分析品位的裸眼观察、不同阶段离子型稀土矿找矿的勘查方法、勘查手段的选择、找矿靶区的圈定等等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问题解决了,项目得以顺利实施,获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同时为我院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我们深刻体会了“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方法论,这就是我在这个项目上的最大收获与快乐!

周江矿区面积大,布置的工作量也特别大,时间又特别紧张,尤其是下半年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是紧张忙碌的。其中整个稀疏普查阶段和系统普查前期,人员严重不足,只有两个技术人员,面临着四组洛阳铲和二组取样钻,需要完成约200多个工程,项目组成员顶着压力,一个人编两组洛阳铲,偶尔还要去看下取样钻,每次都是一口气连续工作十五天,偶尔还要冒雨工作。每天上山,衣服一次又一次被汗水湿透,晚上回来还要继续筛分样品,以至于两人身体倍感疲惫,浑身酸疼,还经常睡眠不足,导致后期还出现了腰伤、腿疼的问题。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坚持认真完成了这两个阶段的重要工作。

后期的测量工作也十分辛苦,工作量包含700多个工程点和约46千米的勘查线地形地质测量,当时测量组只有满昌和张志斌二人,然而张志斌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严重的腿伤,无法继续爬山,只剩下满昌一人顶着压力继续开展工作,为了帮助测量组,地质组调配一名人员与其配合,随后院里又及时支援来了杨远东、赵建强二人,测量组顺利完成了所有测量工作。

野外出久了,对家人的思念也会与日俱增。这个时候,父母鼓励的话语,会给以莫大的心理安慰,让我们工作起来更加踏实。恋人的理解与默默地支持,让人感到幸福,工作更加有动力。

这就是周江项目组的收获与快乐、辛酸与苦辣。在院领导的大力指导下,周江项目组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一路攻坚克难,历时十个月,终于圆满完成普查阶段所有野外工作。完成1:5000地质草测13.47km2; 1:1000勘查线地形地质剖面测量46km; 1:25000水工环地质测绘60.71km2;洛阳铲工程7204.5m;取样钻2487.64m;基本分析样品5242件;稀土快速分析2113件;工程点测量713个;岩矿鉴定30件。

(董红伟 丁永月)